(一) 將股票及期貨投資績效合併計算
這是今年以來,投資公司最大的變革,首度把股票及期貨包在一起計算績效,比重約80%股票、15%期貨或現金、5%選擇權(避險)。新的投資組合,程式交易的部分包括期貨、股票,人工部分只剩下Covered call及選擇權避險,完成這一步,算是把自己推升到另一個境界。目的很簡單,就是為了建立長期穩健的資產回報,而非單純的高風險高報酬投機交易。
台灣投資組合比重 |
會走到這一步,主要也是為了應付潛在的資金水位上升。幾個月前我看到索羅斯書中提到他操作的第一檔避險基金(當時員工只有他一位),就是1億美元(約30億新臺幣)。我隨後問自己,假設只有我一個人,是該如何利用30億元進行金融商品投資? 我打開手中所有期貨交易組合,直接把外期跟台指期的程式交易模組劃掉,因為這些商品站在30億元的前面,效率完全無法發揮,而且大部分的海外期貨,其選擇權都有流動性不足的問題,因此沒辦法對期貨進行避險。我翻了一些書,才發現大部分這群避險基金好手,都是股票起家的,因此如果要拿30億元進行金融商品投資,交易股票是必要的,這個觀念我想會跟版上一些讀者的想法有一點衝突,因為股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槓桿很低,但其實在風險考量的角度下,效率跟期貨差不多,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談。
(二) 加入避險模組
以台指期為例,當投資組合開始賺錢,逐漸進行部位放大,開始虧損時逐漸縮減部位,我也有嚐試這麼做,但後來發現這個觀念雖然正確,但不完善,因為如果運氣不好,在加滿倉的時候連續被跳空雙巴,部位縮減跟不上被雙巴的速度,賠錢的速度將會比完全沒有資金管理還要更快。我想了很久,要預防這種狀況,用選擇權進行避險有其必要性。我寫成下面的流程圖,當部位重倉而且有獲利之後,該做的事應該是拿一些獲利去買保險,如果出現突然的回檔,可以掩護原有的部位在賠錢時出場。這也是今年在投資組合上做的改變。
●沒加避險策略: 賺錢→加碼1→賺錢→加碼2→賠錢→減碼1→減碼2
●加入避險策略: 賺錢→加碼1→賺錢→加碼2+避險1→賠錢→減碼1→減碼2+避險出場
(三) 海外多策略多商品交易組合持續進行
海外期貨目前的策略已經夠多,多到目前的資金已無法完全分配,今年開始會放緩開發腳步,重心放在策略管理及加減碼配置上面。海外交易很多商品是全天候交易,建議大家可以花點時間在這上面,不要讓台指期收盤後資金閒置。
目前投資商品範圍包括:
- 指數類:日經、恆生、A50、小道瓊、小SP、歐洲指數
- 能源類:輕原油、無鉛汽油、熱燃油、天然氣
- 金屬類:高級銅、黃金、白銀、白金
- 商品類:小麥、黃豆、可可
- 貨幣類:歐元、美元指數、日圓、加幣、英磅
後記:
今年我打算幫公司挹注更多自有資金在上述投資組合,並且專注在投資組合的平衡。持續寫文章是督促自己不斷進步的方法,在此感謝讀者的支持,我會透過課程把我的知識分享給大家。
0 留言:
張貼留言
如果有私人問題想請教,請透過網站右方『與站長聯絡』之表單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