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發現一個東西,覺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。最近眾所皆知川普加徵各國關稅,美國作為消費大國,勢必要用更高的價格去購買商品,所以一般主流的想法就是:通膨再起。
通膨再起是大家的體感溫度,午餐越來越貴,去超級市場用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……大家很自然會想去押注通膨資產,買股票、買原物料、買房地產,覺得錢放在銀行會不值錢,債券是垃圾,想辦法解定存拿出來買黃金或白銀條塊。在大家買進通膨資產的同時,我注意到美國長天期國債的殖利率開始不再走高,也就是說被市場風向帶著走的散戶大眾(包括我),正買進大量的通膨資產;而機構大戶們正在押注經濟可能會衰退的通縮資產,如下圖所示,原物料總回報指數過了新高,通膨真的來了,但怎麼30年期國債殖利率卻沒有再創高了?
後記:
我希望股票無限多頭,因為空頭時社會氣氛會變很差,而且我今年還花很多時間研究股票基本面,買進之後就吃了不少停損。
1 留言:
2024年真的不好做,除了矽光子其他都沒賺到,熱門股蠻多一上漲,尾盤看籌碼就知道隔日沖進來了,要維持紀律所以也準備吃停損;相較於2022、2023年好賺得多,比如一些權值股(鴻海、廣達、緯創、英業達),上漲過程震盪也不太大(基本上很不容易掃停損)
張貼留言
如果有私人問題想請教,請透過網站右方『與站長聯絡』之表單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