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Neil Wrightson的當沖交易六大必備出場策略:
(1) 絕對資金停損設定:
在MC或是TS裡面就是setstoploss的指令,進場之後先設定一個固定的停損金額,知道這筆交易最大的損失大概是在哪裡,SetStoploss語法是屬於IOG執行的語法,因此一旦部位進場之後,就會馬上掛一個停損單,可以預防短時間內行情不如預期的損失。(還記得道指數之前1分鐘跌1000點嗎?)
(2)技術面的初始停損設定:
這就是大家熟知的Initial Stop,當進場後以最近的幾根K線低點(或是低點的附近)進行技術面的停損,通常會停損的方式都是多單進場後的X根K棒低點,或是這個低點再去減去某個ATR的倍數。如果你在前項(1)有設定比較緊的資金管理,這裡可以
★(3) 進場後行情未脫離停滯區的出場:
這一段是我認為國內程式交易員比較少研究的地方,很多人應該會發現每次進場之後,行情一直都沒脫離成本區(稱為停滯區),然後這筆單最後通常都演變成小賺小賠的結果,而且點到停損價格的機率相當高。原作者有提到兩種不錯的思考方式(尤其第二種):
(a) 當進場後N根K線還沒有脫離一定的區間,不管有沒有獲利就直接出場。
★(b) 當進場後的第N根K線如果還沒有脫離,就開始用很緊迫的移動停損法進行出場,例如每根K線的低點。
★(4) 脫離成本區的BreakEven設定:
什麼時候叫作脫離成本區,可以把移動停損設定到進場價之上呢? 這個問題的確困擾我很久,我相信我的讀者跟我也一樣。以台指期為例,當多單進場之後,行情往上漲5點,這個時候如果像大多數的書上寫的,馬上把停損點移到進場價以確保損失發生,這時候會發生的情形是,指數回檔點到停損價,然後行情又會繼續往上噴。
其實大多數的書都是正確的觀念,停損點上移,但是卻沒提到什麼時候上移比較好,很明顯我上面舉的例子,5點太少了,應該要留一點空間讓指數波動才是。原作在這份簡報中有提到,適合把停損點上移到成本價的時間點為當進場後已取得R的利潤,而R剛好就是進場價與Initial Stop(上述第2項)的距離。(原作有提到兩個模式,一個是一段式;另一個是二段式的時機,我認為交易不要這麼複雜,所以我只推崇第一段的模式)
R=進場價與起始停損點的距離 (至少要賺到R的點數後,才考慮把停損移移動進場價位)
(5) 加上移動停利法
當進場後賺到R之後,可以首次架上大家熟悉的移動停利策略,例如簡單的移動平均線,跌破5根k線的均價就馬上停損出場。原作在這一段提出很陽春的移動停利觀念,我相信我的讀者都比他厲害,可以複習一下我以前貼的文章18種好用的移動停利法。
(6) 收盤前出場
這一段有點廢話,作者一方面提到當沖交易,一方便又提到收盤前要出場。在交易台指期的時候,如果選擇當沖單,收盤前券商會強制出場,但是國外有一些券商是不會這麼做的,如果持有當沖單留倉的話,就會直接改成留倉的維持保證金試算,所以大家要注意一下。很多程式交易員在回測時喜歡用SetExitonClose的語法限定收盤前出場,但是這個語法在實際交易的時候會慢一根k線才出場,有可能會一不小心就留倉,所以如果實單上線時,還是修一修比較好。我個人在交易海外期貨,多以短線交易為主,很多非美的指數期貨沒有電子盤,所以要小心一點。
最後不免俗地貼個範例給大家看看,下面這個範例是原作附在簡報裡面的畫面:
解說:
(1) 進場點是在IS的上方,進場之後馬上用當根K線低點設為初始停損點(Initial Stop, I.S.)
(2) 進場後的第5根k線如果還沒有突破2×IR區(上方的綠線),就開始執行緊迫式的移動停損(每一根K線的低點作為停損點,如圖中第5根K線後的紅線)
(3) 當行情突破2×IR區(上方的綠線),此時執行兩個動作,第一個是把停損點上移到進場價(上方的藍色虛線),以確保這筆交易最多只會損失手續費,另一方面再採取既定的移動停利 (例如上圖中長得像均線的紅色移動停利線)。
這篇文章看似簡單,但是其實裡面還有很多學問,不管是程式交易或主觀交易都很受用。
*ps: "★"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東西。
0 留言:
張貼留言
如果有私人問題想請教,請透過網站右方『與站長聯絡』之表單,謝謝!